成语故事:班门弄斧。班门弄斧讲述了一个人在鲁班面前卖弄自己的斧子技术,这种不自量力的行为就像在关公面前耍大刀一样可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在不懂的领域里乱说话,更不要在专家面前炫耀自己的本领,因为这样只会暴露自己的无知和可笑,你们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感谢观看,感谢关注,下期再见。
1、班门弄斧成语故事作者是谁【班门弄斧】:鲁班,我国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例}我在各位老师傅面前谈操作经验,实在是~不自量力。(也可用作自谦之词)古今异义:古代用“班门弄斧”批评那种无知却又好卖弄的人,而现今鼓励人们大胆地表现自我,敢于显露自己的本领,挑战权威,有时会说“弄斧必须到班门”。【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
2、寓言成语故事:班门弄斧寓言成语故事:班门弄斧【成语】:班门弄斧【拼音】:bānménnòngfǔ【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举例造句】: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班门弄斧,同他乱谈。
3、班门弄斧的成语故事据考证,唐朝柳宗元《河东先生集·王氏伯仲唱和诗序》就有“操斧于班郢之门”的句子。这一句中的班,指的是春秋末年鲁国的著名工程技术家公输班。斧子是他经常使用的工具。郢,指的是春秋时楚国郢都某一个对掌握用斧技术的工匠的技巧有充分了解的人。柳宗元说自己为王氏兄弟的诗集写序,就象在公输班和郢人面前使用斧子似的不自量力,这是一句自谦的话。
元代关汉卿的杂剧《金线池·楔子》中有“兄弟对着哥哥根前,怎敢弄斧班门,徒遗笑耳”的对白。在这里,“弄斧班门和“班门弄斧”就只有词序上的不同了,但人们通常以为这句话始于明代无名氏《题太白墓》这首诗,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死后葬在安徽当涂县长江边上的采石矶,来往江边的人,即使不会作诗,也要在墓前写几句。因此便有人写了“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来讽刺那些好在行家面前炫耀自己的人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获嘉县汇顺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成语故事班门弄斧